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August. 10(ChinaEuropeDialogue) — According to Qingmus blog and other wechat articles, those 17 elephants who walked northward from Yunnan province now went back to their original places due to the guidance and prevention of the elephants experts and staff.
This phenomenon is seen as a good omen for China. Why? Becaus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global warming actually will be good for China. That the elephants went northward indicates the climate in the north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 and suitable for the elephants to live.
According to Qingmus article, about 1000 years ago China’s Henan province was warm and there were elephants from the south. But they died later due to the decrease of the temperature. About 5000 years ago, there were many elephants in Henan province which used to be capitals for many dynasties and in many cities. In ancient time Henan was the center of China.
Zhengzhou, capital city of Henan province suffered extreme thunder storm on July 19-20th and within three days it rained the amount of rain for the whole year. As a result, Zhengzhou subway was flooded and about 302 people died due to the thunderstorm and the flooding of the subway.
It was unfortunate for Henan people.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torm marks a turning point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People believe more desert areas in China’s northwest regions will turn into oasis. For example, a lot of vegetation now grows in the Maowusu Desert in Ningxia Hui Automomous Region which is a desert or semi desert gobi area.
This year, heavy rain also fell in Tarim Basin in Xinjiang Uygor Autonomous region. Many people believe sooner or later, that desert can be changed too.
China indeed took a lot of measures to change the gobi desert into greenland. Another example in Xinjiang was in Burqin County. There a Hong Kong businessman contracted large areas of gobi desert, but planted the Gebaoma a kind of plant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area. They said after 10 years efforts, the lake beside the area has expanded and the water quantity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Northwestern China used to be the silk road and later became gobi desert. But now due to great efforts in planting trees and grass, the climate really is changing. China welcomes the warmth because it will be good for the northwestern people. They can get better harvest in agri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especially since Song Dynasty in 12th century, when the Mongolians conquered China, partly it was due to the harsh climate in the north. When it was too cold to live there, people would like to move to south towards China and in the 13th century they became a dynasty in China.
According to Qingmu, only Qing Dynasty, the Manchurians survived the cold climate, but failed to continue by the turning of the 20th century. The cold weather made people suffer and the politics also suffer.
Chinese people always want to revitalize itself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in the sixth century. Why? That is because since the Han Dynasty climate in China was warm and the economy was good. At that time, Xinjiang was also greener than now. But later the ancient Loulan civilization was buried in the desert. Now there is no man there. Some mummies were found there and well kept due to the dryness.
Some experts predict that great changes will take place in China even further due to the climate change. But it is not for the worse as the Europeans worried. It will be for the better because the desert will become the good arable land.
It is said that China is confident to sign the Paris Agreement just because they expect the deserts will turn into arable land.
More rain is expected in northern China.
Probably it is not strange because in the 1960s China also got a lot of drought and flood.
China’s long term efforts of growing trees and grass also pay back now. Maybe it is a critical change for the better.
Today there was a news that a car crashed into two camels in Inner Mongolia causing a popular actress to die. The accident was a tragedy. But again it shows the animals became more popular in western and northern China.
If the Yellow River resumes its water flowing, all the provinces along it will benefit too.
China welcomes global warming and thinks that might not be bad for China. Because when the climate is cold, many northern areas are barran and can’t grow crops well.
Hope Chinese people in the cities dig more lakes or rivers to hold rain water and rationally deal with the flood in the cities to avoid any more accidents.
May God Bless China too. May God Bless Europe and the world.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青木的公众号文章:为什么援引呢?因为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关于气候变化,我在90年代初就见过一些印度人,新加坡人讲,气候要变暖,海平面要上升,因此,应该到大陆,尤其要到蒙古那种地方去发展,以免被海水淹没。但是,在过去30年,中国的北方是十分干旱的。尤其是工业化的过程中,房地产的发展,使得北京非常干燥,北方大部分地区缺雨。但是,中国政府在2000年也出台了退耕还林政策,沙漠治理政策。这个政策很好。青木这里说中国西北沙漠要变绿洲,其实,这里也是有一个深刻的道理在里边。任何事都是从量变到质变。例如,水如果污染了一点儿,没事儿,水可以自净,但是,一旦水里的污染物太多了,就会出现质变,水的质量一旦恶化了,就很难治理了。干旱地区,持续干旱少雨就会变成沙漠。但是沙漠地带一直种植植物,同时,如果天气多一点雨,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同意今年虽然郑州发生暴雨很不幸造成302人死亡,但是,总的来说,下大雨是好事。天越下雨,就会越来越湿润,越来越绿。因此,非常好。
下面就看青木的上下五千年,分析的头头是道,值得一读。
云南的大象,自中国建国开始,第一次向北迁移。
一群象的迁移路,吸引了全国人的目光。 不知道大象习性的人,可能不知道象群向北迁移意味着什么。这是瑞兆中的瑞兆,意味着大陆国家的盛世即将到来。大象是一种喜温动物,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而且食量巨大,所以必须在湿润多雨,植被茂盛的地方生存。因此,大象适合生活在赤道区域,亚洲大陆最适合大象生存的国家是印度,而中国只有云南南部等少数地方能让大象生存。如果大象擅自向北迁移,一旦冬季到来之前回不去,那么就会冻死,同时饿死。数百年来,甚至一千多年来,都是如此。离开云南南部,大象活不下去,这是一个常识,因此我们的工作人员采取堵路的方式,慢慢的又把大象引导回西双版纳栖息地了。但很久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大象曾经遍布中国,甚至河南这样和亚热带+湿润完全不着边的地方,都有大量的象群生存。河南的古称是豫,一个人拿着长矛牵着大象的文字组合,这表示河南曾经有大量的大象。 在上古时代,河南曾经是全中国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也适合农耕,被称之为中原地区,当了中国数千年的核心。
中国八大古都,一半都在河南,分别是洛阳、开封、安阳和郑州。在河南安阳市,我们发现了殷墟故址,在里面我们发现了大量关于大象曾经在殷商时期的河南存在的证据。其中三件,属于国宝级文物。比如说,商代雕刻的玉象。 比如说,商代雕刻的象牙酒杯。 比如说,在殷墟祭祀坑里发现的大象遗骨。
而在《吕氏春秋·古乐》中曾明确记载: “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商朝甚至还训练出了一只规模庞大的象军,最后被周武王击败,一路驱赶到江南。大象军团最后参与了保卫商朝首都之战,你说河南有没有大象。这是大象最后一次在河南露面,很快大象就在河南绝迹了。周王朝也想饲养大象,可惜养不活,慢慢的大象就全部消失了。老人口口相传,大象很厉害,但后代就是见不到大象。慢慢的,中国人发明了“想象”一词。大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你自己去想吧。为什么大象都消失了?因为在商朝末年,全球气温骤降,生生的把河南的气温从亚热带给降成了温带,同时降雨量大幅减少。大象在这样的河南,根本就无法生存。商纣王被灭国,不仅仅是他自身昏聩的原因,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当时全国粮食大幅减产,国内矛盾冲突尖锐,所以大乱必定爆发。1972年,竺可桢老先生发表了一篇《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的重磅论文,指出中国五千年历史气候可以分为4次暖期和4次寒冷期。仅仅在知网上,就有2800篇论文是引用竺老先生的这篇论文所写,可谓是学术界的奠基之作。关于中国气候变迁的证据非常之多,我简单列几个给大家看一看。公元前903年,周孝王七年,史籍记载: “厉王生,冬大雨雹,牛马死,江、汉俱冻” 江、汉俱冻啊,长江和汉江全部都结冰了,长江被冰封的景象,你能想象么?这一年,周厉王出生。倒霉的周厉王接管周王朝没几年,国人终于扛不住了,吃不上饭,开始到处叛乱,周王朝自此丛盛转衰。随后,中国的气温节节下降,到了周幽王那一代,周朝的底蕴终于耗尽了,春秋战国时代到来。而在春秋战国时代及秦汉盛世里,中国来到了暖期,气温大幅攀升。据《左传》、《诗经》等古籍记载,那时山东冬季经常无冰,齐鲁地区可一年两熟。山东是什么地方?那是黄河入海口。从长江被冰封到黄河冬季都不结冰了,你自己体会下这温差有多大。等到了北宋太宗雍熙二年(公元985年)以后,淮河流域、长江、太湖,又全部结冰了,冰层厚度甚至“可通车马”。还有一些寒期的证据,比如说1816年,中国嘉庆二十一年,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无夏年。那一年,北京6月飞雪,7月霜冻,8月就入冬。和被冤枉的小白菜没啥关系,纯粹是因为当时处于寒期。明清时期,海南的琼山总共下过三次雪,历史均有记载,分别是明朝万历、清朝康熙和光绪年间。现在广州飘个雪花都全国轰动了,海南下雪,你知道那是一个什么温度么?至于其他的史料也有很多。比如说《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橘子树没有办法在淮北结果。但汉朝天文学家张衡的著作《南都赋》中曾明确写有“襄橙邓橘”的字样,证明在汉朝,河南可以种植橘子和橙子,而河南比淮北还要北。晏子和张衡都没错,只不过一个是在描述西周末年,一个在描述秦汉盛世。实际上,要是晏子多活几代人,到了春秋中期,他就能看到淮北的橘子树了,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气温已经上来了。 从超大周期上,我们现在都处于大冰期时代,人类的本质是冰期生物,恐龙的那个年代地球是没有两级的,比现在要温暖的多。但在这个大周期之下,也分很多中周期,温度都是在上下波动的,甚至每一次小周期,都会引发王朝的灭亡,相关性非常之高。只有清朝这一个例外,在气温暴跌后还熬了几十年没死。但细究下来,太平天国当时已经基本把清朝主力消灭殆尽了,后来是在西方洋枪队的帮助下,外加海关关税暴增的背景下,清朝才勉强续命的。如果不考虑外力干涉,太平天国那一波,清朝是扛不过去的,因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了。 研究温度和历史的关系之后我们会发现,国家完蛋不一定是因为气温下降,但气温下降一定会导致国家完蛋。
从图上看上下5000年中国的气温波动也就是在+2到-2之间,极限高温和低温差距不超过4摄氏度,最近1000年的气温上下波动不超过1摄氏度。这么点气温波动,能引发王朝灭亡?地球是一个水球,表面有大量的水分。水不仅是生命之源,哺育着万物,而且比热容非常巨大,吸热能力很强大。温度升高时,海洋会吸收大量的热。温度下降时,海洋会释放大量的热。因为海洋的存在,地球的温差才会如此之小,变得适宜人类生存,不至于白天零上五十度,晚上零下五十度。全球平均温度降低1度的意思,是全球的海洋已经释放出了极其巨大的能量后,地球依然无可奈何的整体降低了1度。沿海的人类也许没什么感觉,但是在远离海洋的内陆,带来的结果可能就是最低温降低了十几度那么恐怖。同时,气温降低时,全球的水蒸气大幅减少,带来的降雨活动也大幅减少。而根据学者的研究成果,年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那么中国的年降水量平均要下降100毫米,而且越向北,降雨量下跌的越多。在南方地区,降雨量每少100毫米,粮食产量就会降低10%。而到了北方,这100毫米降雨量就更关键了。我们都知道,400毫米降雨线是农耕的生死线,只有降雨量大于400毫米才能农耕。但实际上,哪怕是放牧,也需要300毫米以上降雨量。低于300毫米,就被称之为极端干旱,牧草一旦被啃食就很难恢复,所以这样的地方一般被称之为荒漠或者沙漠。 低于200毫米,则直接被称之为死亡沙漠。
年平均气温下降1摄氏度,大概相当于长城的范围要向南足足移动400里,这么一大片国土都不再适合农耕了,同时游牧民族也必须向南移动400里,否则他们也无法生存。秦汉时期修建的古长城和明清时修建的长城,地理位置偏差如此之远,原因就是当时的气温不一样。农耕民族的粮食产量大幅减少,人口不变,因此极易爆发内乱,大量的农民起义,国力严重衰弱。而此时,游牧民族可用来放牧的土地也大幅减少,人口也不变,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游牧民族必须频繁南下,和中原王朝爆发激烈战斗。有些中原王朝干掉了农民起义军,但是被草原民族干掉了。有些中原王朝干掉了草原民族,但是被农民起义军干掉了。中原王朝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必死无疑。能熬过气温暴跌这一劫的,历史上只有清朝,还是借了外力的帮助。同样,当气温上升的时候,降雨线大幅向北移动,可用来农耕的土地大幅扩大,中原王朝一律处于盛世。夏商时代是被古人念叨几千年的梦幻盛世,具体咋样咱们也不清楚,太久远了,资料甚少,那个时候也不是大一统王朝,就是个大部落。但西周末年气温大降,礼崩乐坏的时候,大量中国精英特别怀念夏商时代。而中原王朝最著名的两大盛世,秦汉盛世和隋唐盛世,则全部处于气温明显升高的周期之内。 而第四次气温大上升期,就是现在,今天的中国所在的位置,我们的气温正在急剧上升中。
气温升高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降雨线大幅向北移动。最近几十年,中国一直在治理沙漠。植树造林容易,但你想治理沙漠可真不容易,因为最核心的问题是水。没有足够的水源,你就算植树造林了,也很快就会枯死。而有了足够的水源,沙漠自己就会绿。只有在水源刚刚达到植物生死线的地带,植树造林外加严厉保护,才有用。毛乌素沙漠,在上一轮暖期,也就是1000年前的唐朝时期,是水草丰美之地,牛羊成群。在这片沙漠里,专家们出土了各种遗址,证明了这里曾经的繁华。据专家估计,唐朝时期的毛乌素沙漠的年降雨量可达到600毫米以上,和今天的河南差不多,非常适合种植。但最近的一千年,中国始终处于冷期,毛乌素沙漠的降雨量暴跌,跌到了牧草的生死线附近。因为水很少,所以这里都是沙漠。但因为还有点水,所以这里还有种活植被的可能性。因此,国家选择了治理毛乌素沙漠,并对所有植被严加保护,希望遏制北京的风沙。本来吧,工作人员在辛辛苦苦的治理毛乌素沙漠,千难万难才恢复一点点植被。但最近20年,毛乌素沙漠的植被以一种近乎狂暴的速度在疯狂恢复,靠南端的一部分,已经快成为真正的森林了。 2003年,毛乌素沙漠查干巴拉地区的景观是这样的。 2018年,同一个地方,野草都长到人的腰这么高了。 整个毛乌素沙漠,如今已经快消失了。 除此之外,在黑龙江等地,专家观察到了肉植阔叶林,这种不应该出现在东北的不耐寒植物,如今已经大面积出现。
曾经在夏天连风扇都不用的黑龙江地区,今年夏天被热的要抢购空调。 而在2020年,800毫米降雨线首次强行翻越了秦岭,导致严重干旱的陕北、甘肃降雨量明显增多。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大量的积水湖泊重新出现,以前的绿洲开始大面积恢复。在黄河的上游,植被也开始大面积恢复,专家甚至在河套地区发现了兰花,一种对水分要求相当高的植物。河套是古籍中有名的水草丰美之地,但那是以前,已经荒凉快1000年了。如今,这里的水草大量恢复,甚至开始长兰花了。也许,汉唐时期那鼎鼎有名的河套平原,能让我们这代的中国人重新目睹。气温和王朝的兴衰息息相关。西藏地区曾经有一个非常厉害的王朝,叫吐蕃,连唐朝都送了一位公主去和亲。但建国之后,在中央大力的扶持下,西藏的人口恢复了70年,如今也就300万人。干旱寒冷的西藏,根本不太适合人类生存,为什么当初能出现吐蕃王朝。你再细究点历史,会发现吐蕃这个词和唐朝是始终绑在一起的,唐朝消失后吐蕃也消失了,整个西藏已经1000多年没有出现过任何王朝了。因为唐朝末年,整个中国的气温暴降3摄氏度以上,一直持续了1000多年都没有恢复到唐朝的温度。中原地区粮食产量下降,可耕种的土地减少,但还能活下去。西藏那里,王朝和人口直接就崩溃了,成为了人口极其稀少的半无人区,从王朝退化成了一个奴隶制大部落,1000多年都没有恢复元气,再也没有出现第二个吐蕃。而在新疆西域等地的大量王国,命运连吐蕃都不如。当初唐朝控制的西域,都是水草之地,农耕是不行,但通过放牧养活一个小王国还是没问题的。 如今,这样的小国全部都灭亡了,甚至连都城都被抛弃了,里面连一个活人都没有了,因为根本就无法生存。
千余年过去,楼兰古城周围,还是寸草不生。 因为楼兰古国周围的湖没有了,河也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曾经水草丰美的罗布泊成了一片戈壁滩。 而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古湖盆,位于丝绸之路,汉唐时期曾经有繁荣茂盛的大片胡杨林,如今枯死千年,始终屹立不倒。
从繁盛到枯萎,千年前的胡杨树,默默的矗立在地上,见证了1000年的历史。 而如今的中国,气温重新回升,降雨带重新北移。
2015年的时候,中国科学家就开始预测全球变暖一定会给中国北方带来更多降水,极大的改善北方环境。 而2020年的时候,中国开始讨论,降雨线将北移,北方防汛怎么干? 全球变暖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对风调雨顺的欧洲国家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但是对大陆国家,尤其是我们这样北方干旱少雨的国家,是有天大好处的。
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全球变暖,这本来就是地球周期的一部分,所以减排二氧化碳等议题根本就是个伪命题,特朗普曾经直接说这是个骗局。虽然特朗普很不靠谱,但在说实话方面,他算是美国最实诚的总统了。不过中国依然签署了气候协定,甚至成为了全球碳达峰的重要旗手,这又是为什么呢?发达国家明显是拿碳排放量当成卡发展中国家脖子的工具,为什么中国要同意?以前,中国是坚决不同意的,但现在中国同意了。因为最近十年,中国北方出现了明显的降雨增多现象,而且一年比一年加速,整个北方的植被都在以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在恢复。这多出来的植被,按协议规定,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都算是中国的,这个碳排放权是可以对外交易的。而且,中国也在光伏产业实现了技术突破,市场份额也位居全球第一,处于绝对优势。 光伏的数量,已经多到了能拿来拼熊猫玩。这么算下来,支持欧洲搞的这个气候协定,不仅能让中国占据道德高地,甚至可以让中国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对气候协定的态度,从反对转变为了支持,最大的底气就是预判北方的植被会开始持续恢复。虽然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降雨量增多带来的粮食产量增多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但如今又搞了一个什么碳排放权,植被可以源源不绝的给国家创造财富,这就有意思了,等于给中国送钱,中国干嘛不要。另外,中国获得的好处还不止这点。降雨量增多后,原本不适合居住的地方,会重新适合居住,这哪怕是对工业时代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整个上古时代,中华文明的中心都在黄河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中华文化。但最近1000年,中国的人口中心和经济中心,都在长江流域,整整向南推移接近600公里。中国历史上总共有三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黄河流域的中国精英大批迁往长江流域。第一次,是西晋末年司马睿渡江,在南京建立东晋。但很快,人口的精华又回到黄河流域了,唐朝选择在黄河流域建都。第二次,是唐朝安史之乱,中原精英在南京定都,建立南唐。很快,人口和经济中心又回到黄河流域了。第三次,是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渡江,以南京为首都,以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这一次,人口和经济中心永远的留在了长江流域,再也没有回到黄河流域,迄今已经1000多年。因为这1000年来,中国的气温始终没有回到汉唐时期的温度,北方荒凉破败,降雨稀少,承载不了太多的人口。 枯水期的黄河和小河一样宽,甚至隔三岔五就要断流,这样的水流量,明显和母亲河的历史地位对不上去。
唯一的原因,就是现在没有以前温度高。远古时期黄河的水流量,不会弱于如今长江的水流量太多。《孟子·滕文公下》写道: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换句话说,商朝末年,周朝初期,大象在中国地区彻底绝迹了,整个天下都找不到大象了。古人以为大象是被周武王给杀绝的,但实际上是因为气温暴降导致的物种灭绝。汉朝时期,中国的气温强烈反弹,温度暴增,但和商朝时期相比,气温还是差了一点点。最大的证据,就是大象出现了三国时代孙权的吴国领土,也就是长江流域,而没有出现在曹操所在的魏国领土,也就是黄河流域。在《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中记载: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孙权送了一头大象做贺礼,曹操身边的一帮魏国精英从小到大都没见过大象,非常好奇,想弄清楚这东西到底多重。曹冲称象的故事,就是这么来的。曹操为了驯养大象,还专门在邺城周边修了一个园子,被中国的专家学者经多方考证,锁定为河北临漳县岗村的毛象坡。但最终,曹操没有养活大象。而在最近1000年的寒冷期,气温远低于汉唐时期,导致大象连长江流域都呆不下去了,要缩到云南那里才能保命。2020年3月,云南的大象暴动,莫名其妙的向北迁移,自新中国建国以来这种事从未发生过。2021年7月,河南郑州暴雨,以前的年降雨量才600毫米,如今3天就下了600毫米,庞大的降雨量已经能和亚热带地区媲美了。或许,云南的大象是感受到了什么,它们想回到曾经的豫州?如今的地球气候,冰河时代这种大周期什么时候结束,因为缺乏资料还不好说,但是在1000年为单位的中周期上,地球是回暖的,在100年为单位的小周期上,地球也是回暖的。我们极有可能重现汉唐时期的气温,黄河流域大量恢复植被,黄河水重新清澈,整个北方降雨量大幅增长,大量的戈壁和沙漠变成宜居的土地,极大的促进中国的农业实力和工业实力。最后,我建议大家重新看一下这个图。 中华大陆的第四次盛世,即将降临,这种极其有利于大陆国家的气温攀升,是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周期,不是任何人类有力量阻挡的。
冷了1000年了,该变一变了。这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古代的汉唐之威,极有可能在如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手上重现。